【內容摘要】
人格是指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,既包括一個人性格、氣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質,也包括一個人知、情、意、行等道德品質方面的特質。 職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,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。他們在初中所受的教育,往往偏重知識,而忽視品行和人格的塑造,使得他們在自主能力、適應能力、責任意識、提高。因此重構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意義非常重大。
【關鍵詞】
中職語文 課堂教學 健康人格 培養(yǎng)
人格是指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,既包括一個人性格、氣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質,也包括一個人知、情、意、行等道德品質方面的特質。2008年,中等職業(yè)學校德育課程改革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職德育課程體系,拓展了傳統德育內容的范圍,把如何認識自我、處理人際關系、學會有效學習、調節(jié)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提升職業(yè)心理素質等,納入到整個德育大系統中,這對塑造中職學生健康人格,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(fā)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。
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,接受各種教育而逐漸形成的品質。那么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同時,語文教育與人格培養(yǎng)到底有沒有關系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說:“教育者養(yǎng)成人格之事業(yè)也“,“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強德育,培養(yǎng)學生人格”。著名語言學家、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認為,語文教育是給學生真、善、美的熏陶和教育。新課程標準指出,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(yǎng)和審美情趣,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,促進德、智、體、美的和諧發(fā)展。然而,應試教育忽視了人格教育,特別是語文教育,只為了讓學生學習語言,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(yǎng)。為了追求升學率,德育的發(fā)展被人為地放在了智育之后。
職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,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。他們在初中所受的教育,往往偏重知識,而忽視品行和人格的塑造,使得他們在自主能力、適應能力、責任意識、提高。因此重構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意義非常重大。
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健康人格,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,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,語文能力的培養(yǎng),在教學過程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健康人格。
一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,培養(yǎng)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。
正確的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評價,充滿自信,揚長避短,有效調節(jié)自己的行為。反之,則不知道自己是誰,能做什么,該做什么,對自己的能力、興趣感覺模糊,因而,缺乏自信,不能悅納自我,對未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。所以,中職學生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意識的發(fā)展,進行全面客觀的自我評價,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優(yōu)劣長短,學會悅納自我,自尊自愛、自立自強、珍惜自我;同時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與不足,成功與失敗,積極改造自我和超越自我,才能找準目標、看到希望、充滿信心;也只有找準了目標,才能肯定自我,并形成積極、健康、向上的人格。
記得那堂語文課,教室里像往常一樣鴉雀無聲,同學們在聚精會神地聽講,在我講課中,不時傳來小鳥的叫聲,我發(fā)現坐在后排的“搗蛋大王”王宇同學心不在焉,不時偷看抽屜中。我邊講課邊向他走近,當我走到他身邊時,看到他雙手正捧著的小鳥,他害怕極了。我微笑著, 把小鳥捧在手心,走上講臺,詢問了小鳥的來歷,表揚了他有愛心,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,愛護人類的朋友——益鳥。后來學生自發(fā)成立了護鳥小組,每天像照顧嬰兒一樣的呵護著小鳥,小鳥長大了,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將小鳥放歸森林。王宇以及班級中的學生在照顧、呵護鳥兒的過程中,體會到撫養(yǎng)的艱辛以及成功的喜悅。通過這件事,班級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,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,不是老師口中的“米蛀蟲”,因此他們總是能以積極地態(tài)度面對學習和生活。
二、 加強對語文教材的研究,剖析文本人物形象,引導中職生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理念
在語文教學中,應因課制宜,因勢利導,將課文中的人文因素發(fā)掘出來,深入闡述,使學生受到陶冶,成為他們理想人格的目標?!⊥瑫r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,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過程。通過分析,讓學生從或善或惡、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區(qū)分人性中的美與丑、善與惡;從人物喜、悲、成、敗的命運中去感悟人生要義,體會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評判,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(yǎng)。從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上感受什么是真、善、美,什么是假、惡、丑。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如何做人,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?,F代作品《記念劉和珍君》中青年學生追求正義、獻身事業(yè)的頑強斗志;古代作品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中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的人格尊嚴;《屈原列傳》中屈原堅守節(jié)操,決不變心從俗的斗爭精神;《石鐘山記》中蘇軾勇于探索、追求真諦的科學態(tài)度,都是中國人高尚人格的典范。通過學習他們的積極地人生態(tài)度,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理念。這對我們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因為當我們抱著積極的心態(tài)去生活時,會更多的看到生活的光明面,對前途也會充滿希望與信心,相反,往往會消極、悲觀、失望。中職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,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取向同樣可以折射出對生活所抱的態(tài)度。人格健康的中職學生對學習會懷有濃厚的興趣,注意力集中、想象力豐富、充滿信心,有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。并隨時根據自身的情況,不斷總結、發(fā)揚優(yōu)點、改正缺點,加強自我約束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磨練,培養(yǎng)耐挫力,增強責任感,不盲目沖動,不消極低沉,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三、 創(chuàng)設審美情境,陶冶中職生的情操
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以展示形象,進入意境為手段,以美感人,以情動人,進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礎和外部環(huán)境。因此,在語文教學中,教師應根據具體教材,因文而異,創(chuàng)設情境,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受到美的濡染,培養(yǎng)審美人格。中職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,每篇文章都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感情,對文章的理解則離不開思想感情的體會。教師應根據文章內容、情感的不同創(chuàng)建情境,陶冶學生的情操。
講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時,就可以配樂朗誦,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,激發(fā)他們的情感,把他們帶入一個優(yōu)雅、朦朧、幽靜的世界——在這里有綠葉田田、荷花朵朵、清香縷縷、月色濃濃,帶領學生走入一個有花、有詩、有情的深邃的意境。隨著朗讀的借助和音樂的旋律,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淡淡的喜悅中夾雜著的淡淡的哀愁。從而使學生享受到藝術美和音樂美。這樣不僅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,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。
四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分組教學,培養(yǎng)職中生團隊意識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
新課程改革將教學目標由一維改成三維,無疑是為了充分發(fā)揮教學的功能,要求教師把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能力、探索能力、創(chuàng)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當成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,而不是原有教學目標及過程中的“滲透”或“附帶”。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分組討論教學,針對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、語文學科特點并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教學條件,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,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,小組內的成員共同合作,完成學習任務。
分組教學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,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向能力轉化,發(fā)展學生個性,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,,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。人際關系最能體現一個人人格健康的程度。人格健康的人樂于與他人接觸,并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。與人相處時,尊敬、信任等正面態(tài)度多于嫉妒、懷疑等消極態(tài)度。他們常常以誠懇、公平、謙虛、寬容的態(tài)度尊重他人,同時也受他人尊重與接納。中職學生要盡力消除當前的一些不良心理傾向,學會與人合作,提高生活質量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中職學生自己要改變一些不合理的觀念,客觀地看待自己,善待生命,懂得生活與挫折的關系,既有生活目標,又有生活樂趣,多從積極方面看待人生與社會 。其次,走出自我,關注群體,學會寬待他人,與人愉快合作,保持良好人際關系,真誠生活。
五、以作文為橋梁溝通情感,培養(yǎng)中職生良好的認知方式?! ?
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具體化,是作者遇悲喜而生情、觸佳景而感興的結果。所以,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,更應重視學生的健康人格。一個好的語文教師,在教學中,應該以自己的真摯、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,這本身就是一種美的感染。
語文知識,除了字詞句外,還包含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教育意義,學生從教材中不但可以學習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,還可以從文中熏陶自己的審美情感,受到美的教育,如果學生能真正從語文中受到了各種熏陶和教育,那么,在他們的言行中就應有所表現,如果老師不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,就可能成為“課上激動,下課心動,課后不動”的局面。加之,語文教學具有將讀寫結合特點,在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時是作文教學中,就不能只局限于遣詞造句,特別在作文教學中,也不能只局限于謀篇布局,還應幫助學生講究思想新穎,見解深刻,內容豐滿,真正做到“言為心聲,文如其人”。 在作文寫作中充分發(fā)揮個體內在潛能,在各種行為反映中以積極、適度的方式表達個體感受與行為的主觀狀態(tài)。
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,職中生只有通過努力,刻苦磨煉,不斷完善自我,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高速發(fā)展。而自我完善從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心理完善的過程,也是人格完善的過程。因此,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給他們創(chuàng)造一些條件,提供一些機會,如自律教育、自主教育等,啟發(fā)學生從認知到認同,從認同再上升為行為習慣,養(yǎng)成自我調控、自我積累、自我完善,從而,養(yǎng)成健康的人格品質,成為品學兼優(yōu)的職中生??傊?,職中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項復雜的艱巨工作,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,只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強化人格教育意識,肩負起教育者的使命,充分發(fā)揮人格教育功能,就能培養(yǎng)具有健康人格的職中生。
上一篇::興趣與技巧---職中生寫好作文的法寶人格是指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,既包括一個人性格、氣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質,也包括一個人知、情、意、行等道德品質方面的特質。 職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,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。他們在初中所受的教育,往往偏重知識,而忽視品行和人格的塑造,使得他們在自主能力、適應能力、責任意識、提高。因此重構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意義非常重大。
【關鍵詞】
中職語文 課堂教學 健康人格 培養(yǎng)
人格是指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,既包括一個人性格、氣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特質,也包括一個人知、情、意、行等道德品質方面的特質。2008年,中等職業(yè)學校德育課程改革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中職德育課程體系,拓展了傳統德育內容的范圍,把如何認識自我、處理人際關系、學會有效學習、調節(jié)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提升職業(yè)心理素質等,納入到整個德育大系統中,這對塑造中職學生健康人格,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(fā)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。
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,接受各種教育而逐漸形成的品質。那么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同時,語文教育與人格培養(yǎng)到底有沒有關系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說:“教育者養(yǎng)成人格之事業(yè)也“,“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強德育,培養(yǎng)學生人格”。著名語言學家、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認為,語文教育是給學生真、善、美的熏陶和教育。新課程標準指出,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(yǎng)和審美情趣,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,促進德、智、體、美的和諧發(fā)展。然而,應試教育忽視了人格教育,特別是語文教育,只為了讓學生學習語言,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(yǎng)。為了追求升學率,德育的發(fā)展被人為地放在了智育之后。
職中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青春期,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。他們在初中所受的教育,往往偏重知識,而忽視品行和人格的塑造,使得他們在自主能力、適應能力、責任意識、提高。因此重構中職生健康人格的意義非常重大。
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健康人格,要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,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,語文能力的培養(yǎng),在教學過程中培養(yǎng)學生的健康人格。
一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,培養(yǎng)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。
正確的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評價,充滿自信,揚長避短,有效調節(jié)自己的行為。反之,則不知道自己是誰,能做什么,該做什么,對自己的能力、興趣感覺模糊,因而,缺乏自信,不能悅納自我,對未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。所以,中職學生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意識的發(fā)展,進行全面客觀的自我評價,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優(yōu)劣長短,學會悅納自我,自尊自愛、自立自強、珍惜自我;同時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與不足,成功與失敗,積極改造自我和超越自我,才能找準目標、看到希望、充滿信心;也只有找準了目標,才能肯定自我,并形成積極、健康、向上的人格。
記得那堂語文課,教室里像往常一樣鴉雀無聲,同學們在聚精會神地聽講,在我講課中,不時傳來小鳥的叫聲,我發(fā)現坐在后排的“搗蛋大王”王宇同學心不在焉,不時偷看抽屜中。我邊講課邊向他走近,當我走到他身邊時,看到他雙手正捧著的小鳥,他害怕極了。我微笑著, 把小鳥捧在手心,走上講臺,詢問了小鳥的來歷,表揚了他有愛心,號召同學們向他學習,愛護人類的朋友——益鳥。后來學生自發(fā)成立了護鳥小組,每天像照顧嬰兒一樣的呵護著小鳥,小鳥長大了,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將小鳥放歸森林。王宇以及班級中的學生在照顧、呵護鳥兒的過程中,體會到撫養(yǎng)的艱辛以及成功的喜悅。通過這件事,班級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價值,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,不是老師口中的“米蛀蟲”,因此他們總是能以積極地態(tài)度面對學習和生活。
二、 加強對語文教材的研究,剖析文本人物形象,引導中職生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理念
在語文教學中,應因課制宜,因勢利導,將課文中的人文因素發(fā)掘出來,深入闡述,使學生受到陶冶,成為他們理想人格的目標?!⊥瑫r對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,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過程。通過分析,讓學生從或善或惡、或忠或奸的人物身上區(qū)分人性中的美與丑、善與惡;從人物喜、悲、成、敗的命運中去感悟人生要義,體會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評判,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(yǎng)。從正面和反面人物形象上感受什么是真、善、美,什么是假、惡、丑。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如何做人,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?,F代作品《記念劉和珍君》中青年學生追求正義、獻身事業(yè)的頑強斗志;古代作品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中李白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”的人格尊嚴;《屈原列傳》中屈原堅守節(jié)操,決不變心從俗的斗爭精神;《石鐘山記》中蘇軾勇于探索、追求真諦的科學態(tài)度,都是中國人高尚人格的典范。通過學習他們的積極地人生態(tài)度,逐步培養(yǎng)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理念。這對我們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因為當我們抱著積極的心態(tài)去生活時,會更多的看到生活的光明面,對前途也會充滿希望與信心,相反,往往會消極、悲觀、失望。中職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,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取向同樣可以折射出對生活所抱的態(tài)度。人格健康的中職學生對學習會懷有濃厚的興趣,注意力集中、想象力豐富、充滿信心,有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。并隨時根據自身的情況,不斷總結、發(fā)揚優(yōu)點、改正缺點,加強自我約束、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磨練,培養(yǎng)耐挫力,增強責任感,不盲目沖動,不消極低沉,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三、 創(chuàng)設審美情境,陶冶中職生的情操
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以展示形象,進入意境為手段,以美感人,以情動人,進而形成美育的感情基礎和外部環(huán)境。因此,在語文教學中,教師應根據具體教材,因文而異,創(chuàng)設情境,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受到美的濡染,培養(yǎng)審美人格。中職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,每篇文章都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感情,對文章的理解則離不開思想感情的體會。教師應根據文章內容、情感的不同創(chuàng)建情境,陶冶學生的情操。
講朱自清的《荷塘月色》時,就可以配樂朗誦,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,激發(fā)他們的情感,把他們帶入一個優(yōu)雅、朦朧、幽靜的世界——在這里有綠葉田田、荷花朵朵、清香縷縷、月色濃濃,帶領學生走入一個有花、有詩、有情的深邃的意境。隨著朗讀的借助和音樂的旋律,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淡淡的喜悅中夾雜著的淡淡的哀愁。從而使學生享受到藝術美和音樂美。這樣不僅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,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。
四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采取分組教學,培養(yǎng)職中生團隊意識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
新課程改革將教學目標由一維改成三維,無疑是為了充分發(fā)揮教學的功能,要求教師把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能力、探索能力、創(chuàng)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當成教學目標的重要部分,而不是原有教學目標及過程中的“滲透”或“附帶”。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分組討論教學,針對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、語文學科特點并結合我們班的實際教學條件,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,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,小組內的成員共同合作,完成學習任務。
分組教學可以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,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向能力轉化,發(fā)展學生個性,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,,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。人際關系最能體現一個人人格健康的程度。人格健康的人樂于與他人接觸,并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。與人相處時,尊敬、信任等正面態(tài)度多于嫉妒、懷疑等消極態(tài)度。他們常常以誠懇、公平、謙虛、寬容的態(tài)度尊重他人,同時也受他人尊重與接納。中職學生要盡力消除當前的一些不良心理傾向,學會與人合作,提高生活質量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中職學生自己要改變一些不合理的觀念,客觀地看待自己,善待生命,懂得生活與挫折的關系,既有生活目標,又有生活樂趣,多從積極方面看待人生與社會 。其次,走出自我,關注群體,學會寬待他人,與人愉快合作,保持良好人際關系,真誠生活。
五、以作文為橋梁溝通情感,培養(yǎng)中職生良好的認知方式?! ?
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具體化,是作者遇悲喜而生情、觸佳景而感興的結果。所以,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,更應重視學生的健康人格。一個好的語文教師,在教學中,應該以自己的真摯、坦蕩的情懷與學生見面,這本身就是一種美的感染。
語文知識,除了字詞句外,還包含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教育意義,學生從教材中不但可以學習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,還可以從文中熏陶自己的審美情感,受到美的教育,如果學生能真正從語文中受到了各種熏陶和教育,那么,在他們的言行中就應有所表現,如果老師不正確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,就可能成為“課上激動,下課心動,課后不動”的局面。加之,語文教學具有將讀寫結合特點,在引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時是作文教學中,就不能只局限于遣詞造句,特別在作文教學中,也不能只局限于謀篇布局,還應幫助學生講究思想新穎,見解深刻,內容豐滿,真正做到“言為心聲,文如其人”。 在作文寫作中充分發(fā)揮個體內在潛能,在各種行為反映中以積極、適度的方式表達個體感受與行為的主觀狀態(tài)。
現代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,職中生只有通過努力,刻苦磨煉,不斷完善自我,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,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的高速發(fā)展。而自我完善從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心理完善的過程,也是人格完善的過程。因此,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給他們創(chuàng)造一些條件,提供一些機會,如自律教育、自主教育等,啟發(fā)學生從認知到認同,從認同再上升為行為習慣,養(yǎng)成自我調控、自我積累、自我完善,從而,養(yǎng)成健康的人格品質,成為品學兼優(yōu)的職中生??傊?,職中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項復雜的艱巨工作,也是一項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,只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強化人格教育意識,肩負起教育者的使命,充分發(fā)揮人格教育功能,就能培養(yǎng)具有健康人格的職中生。
下一篇::淺議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
(作者:宿豫中專董振娟 錄入suyuzz 編輯:admin)
相關新聞
我有話說
最新文章
- 1關于開展2016年宿遷市職業(yè)教
各縣(區(qū))教育局職成教科、職社教研室,市直職......
- 22017年江蘇省職業(yè)學校技能大
2017年江蘇省職業(yè)學校技能大賽第三號公告由......
- 3關于舉辦2016年宿遷市職業(yè)學
宿遷市教育局文件宿遷市財政局宿遷市人力資......
- 4宿遷開放大學召開2017年省技
為了進一步統一思想、強化目標和責任意識,提......
- 5宿遷開放大學跟蹤調查畢業(yè)生
為拓展學生就業(yè)渠道,進一步提高我校畢業(yè)生的......